“数读”5G
2024-6-7 9:09:37  来源:中国工信新闻网

5G牌照发放五年来,我国5G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: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从“3G突破”“4G同步”到“5G引领”的跨越式发展;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5G网络,实现“县县通5G”;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,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;5G用户占比超五成,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八成;关键技术加快突破,完成高中低频段全覆盖5G轻量化商用验证,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%,持续保持全球领先……《人民邮电》报特整理我国5G发展相关数据及涉及政策、技术、产业的大事要事,供读者参考。

政策环境不断优化

引领5G高质量发展

自5G商用牌照2019年6月发放以来,5G政策环境不断优化。工信部出台多项政策,推动5G高质量发展。另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全国各地共出台5G相关政策举措900余项,形成了部门合作、央地联动、产业协同的强大工作合力。

2019年

2019年11月,工信部印发《“5G+工业互联网”512工程推进方案》,提出将重点提升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发展的技术产业、创新应用、资源供给三个核心能力。

2020年

2020年3月,工信部印发《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》,提出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、应用推广、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,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,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2021年

2021年7月,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《5G应用“扬帆”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》,分别从标准体系构建、产业基础强化、信息消费升级、行业应用深化、社会民生服务、网络能力强基、应用生态融通、安全保障提升等方面提出了8大专项行动。

2022年

2022年8月,工信部印发《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》,加快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新技术、新场景、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、各环节深度拓展,推进传统产业提质、降本、增效、绿色、安全发展。

2023年

2023年4月,工信部、文旅部印发《关于加强5G+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》,推动5G在旅游业创新应用。

2023年5月,工信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“双千兆”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以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、促进“双千兆”网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以统筹集约建设、保障公平进入、推进跨行业共享为重点,聚焦六大重点方向,推进共建共享深化发展。

2023年5月,工信部公布新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》,率先在全球将6425-7125MHz全部或部分频段划分用于IMT(国际移动通信,含5G/6G)系统,并提出800兆、900兆频率重耕用于5G,成为推动5G/6G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2023年7月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加强端网协同助力5G消息规模发展的通知》(征求意见稿),进一步加强端网协同,助力5G消息规模发展,保护用户合法权益。

2023年10月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推进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》,推进5G RedCap技术演进、产品研发及产业化,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。

2024年

2024年1月,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“信号升格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加快推动移动网络深度覆盖,提升网络质量,优化用户感知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,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5G基站数374.8万

5G商用这五年,我国从零起步,如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5G网络;5G基站数从2019年末的15.3万增至2024年4月的374.8万,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1.7%,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六成多。五年间,按照适度超前原则,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,从2019年末多个城市实现5G网络的重点市区室外连续覆盖及重点区域室内覆盖,到如今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、县城城区,部分地区实现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。

超九成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

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、绿色低碳发展。充分利用存量站址资源、公共资源和社会杆塔资源等建设5G基站,积极推动通信杆塔资源与社会杆塔资源双向共享,目前90%以上的基站实现共建共享。5G基站能耗持续下降,5G基站单站址能耗相较于商用初期降低超20%。

5G累计投资超7300亿元

自2019年5G商用以来,通信业投资已连续5年保持正增长,连续4年的年投资规模超4000亿元,其中5G累计投资超过7300亿元,每年5G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超四成。产出方面,中国信通院发布的《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(2023年)》显示,预计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.86万亿元,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5512亿元,分别比2022年增长29%、41%;间接带动总产出约4.24万亿元,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.55万亿元,分别比2022年增长22%、22%。

5G用户占比过半

2019年10月底5G正式商用后,我国5G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快速扩大,截至2019年末,我国5G用户规模约200万户;2020年我国5G用户规模同步快速扩大,用户规模以每月新增千万用户的速度爆发式增长,至2020年底我国5G手机终端连接数近2亿;截至2024年4月末,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5G移动通信用户达8.89亿户,5G用户普及率突破60%,5G用户渗透率达50.6%,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.5倍。

我国5G专利全球占比超四成

5G商用以来,我国5G技术产业在技术标准、网络设备、终端设备等方面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轻量化5G核心网、定制化基站等实现商用部署;5G工业网关、巡检机器人等一批新型终端成功研发。我国积极参与5G国际标准制定,截至2024年5月,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%,持续保持全球领先;向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提交5G文稿超16万篇,占3GPP提交文稿数量的35%;组织开展国内行业标准研制322项,行业应用类46项,已发布10项。

6G预计2030年商用

我国超前开展6G愿景需求研究,发布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指标等研究成果,2023年6月提出的5类6G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全部被国际电联采纳。据2023全球6G发展大会披露的信息,我国将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,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。

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占比近六成

5G商用以来,物联网规模化加快,2022年8月,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6.98亿,首次超出代表“人与人”连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(16.78亿户),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“物超人”,标志着万物智联时代已经到来。目前,蜂窝物联网终端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、车联网、智慧零售、智慧家居等领域。截至2024年4月,我国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4.4亿户,占移动终端连接数比重达到58.1%,仍处于规模化爆发期。

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八成

5G终端的普及是5G良好发展的保障。2019年底,国内35款5G手机获得入网许可,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为1377万部。近几年,移动通信用户加快向5G迁移,2021年,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到2.66亿部,同比增长63.5%。2023年,我国5G手机出货量为2.4亿部,同比增长11.9%。2024年第一季度,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到5643万部,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3.7%。

5G应用案例数超9.4万

5G商用这五年,应用赋能逐步加深,兴业惠民成效显著。2020年底,我国5G行业应用逐步落地商用,到2021年底,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超10000个。2022年,智能制造、智慧医疗、智慧教育、数字政务等领域融合应用成果不断涌现,打造了一批5G全连接工厂。2023年,5G应用案例数超9.4万,5G行业虚拟专网超2.9万个。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,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,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,“5G+工业互联网”项目数超过1万,应用赋能向核心控制环节加速拓展。

5G大事记

2013—2018年

2013年4月19日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改委、科技部共同支持的IMT-2020(5G)推进组在北京成立,为我国在5G标准研究领域统揽全局奠定了基础。

2015年10月,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2015年无线电通信全会上,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(ITU-R)正式批准了三项有利于推进未来5G研究进程的决议,并正式确定了5G的法定名称是“IMT-2020”。我国提出的“5G之花”9个技术指标中的8个也在这次大会上被国际电联采纳。

2016年5月31日,由中国IMT-2020(5G)推进组联合欧盟5G PPP、日本5GMF、韩国5G论坛和美洲5G Americas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球5G大会在北京开幕。本次大会为全球统一5G标准研制、频率协调、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2018年上半年,首届“绽放杯”5G应用征集大赛成功举办,大赛主题为“绽放5G芳华、构建应用生态”。

2019年

2019年6月6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发放5G牌照。

2019年9月9日,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就5G网络共建共享达成共识,签署了《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》。

2019年10月31日,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铁塔共同举行5G商用启动仪式,携手迈进5G商用时代,开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2020年

2020年4月8日,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共同发布《5G消息白皮书》。

2020年4月30日,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珠穆朗玛峰6500米前进营地成功完成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的建设及开通工作,成功实现珠峰峰顶5G覆盖。

2020年5月19日,为迎接2020年全国两会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“5G+8K”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。

2020年7月3日,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,标志着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。2018年冻结的R15支持5G多方面基本功能,R16则实现了从“能用”到“好用”,进一步增强了5G更好服务行业应用的能力,提高了5G的效率。

2021年

2021年1月26日,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在北京签署“5G战略”合作协议,正式启动700MHz 5G网络共建共享。到2023年8月,中国广电携手中国移动“共建共享”,建成700MHz 5G基站57.8万座,建成全球最大的全程全网700MHz 5G网络,可使用的4G/5G基站超380万站,使700MHz 5G网络实现了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。

2021年5月17日起,我国新进网5G终端默认开启5G独立组网(SA)功能。

2022年

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,5G技术大放异彩,在网络覆盖、技术创新、应用服务三个方面实现全面突破,大规模深度应用于办赛、参赛、观赛各环节,实现了奥运史上5G网络最大规模的一次商用,完美阐释了科技冬奥的理念。

2022年6月10日,3GPP第96次全会宣布,5G R17标准冻结,标志着5G第二个演进版本标准正式完成。5G系统增强功能走向成熟,开启5G-Advanced新征程。中国企业在R17标准制定中提交了60%的技术提案,牵头了50%的项目,为全球标准统一贡献了中国智慧。

2022年6月27日,中国广电5G正式商用。到2022年9月27日,中国广电宣布在西藏、青海两地启动5G网络服务,至此,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31个省(区、市)全部开通中国广电的5G网络服务。截至2023年,中国广电5G用户数超2300万。

2022年11月,工信部向上海商飞发放了第一张企业5G专网的频率许可,5925—6125MHz和24.75—25.15GHz为工业无线专用频段。此举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加安全、自主的网络基础。

2023年

2023年2月27日,《5G共建共享指南》在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(MWC 2023)开幕首日发布。该指南由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联合爱立信、华为、中兴等产业合作伙伴编制,旨在为全球运营商提供共建共享关键技术和运营管理的中国经验。

2023年5月17日,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广电四家基础电信企业在新疆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。在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,四家基础电信企业联合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。

2023年8月,工信部许可中国电信将现网用于2G/3G/4G系统的800MHz频段频率重耕用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。此举进一步加大了我国1GHz以下频段5G优质频谱资源供给保障力度,有利于乡镇、农村及边远地区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5G服务。此前,在2022年11月,中国联通获准将900MHz频段频谱资源(主要涉及904—915MHz/949—960MHz频段)重耕用于5G系统,以进一步提升5G信号在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覆盖质量。

2024年

2024年3月,3GPP在CT、SA和RAN的第103次全体会议上决定了6G标准化的时间表。具体来看,3GPP的6G工作将于2024年在Release 19(R19)期间开始,这标志着与“需求”(即6G SA1业务需求)相关的工作正式启动。来自3GPP官方的信息显示,5G Advanced(5G-A)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18计划在2024年完成协议及特性冻结。

2024年4月,工信部印发通知,组织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(RedCap)贯通行动,旨在加快推动5G创新发展,扎实有序推进5G RedCap商用进程,打通5G RedCap标准、网络、芯片、模组、终端、应用等关键环节。

  编辑:admin